標題: (236) 从郭店竹简看先秦哲学发展脉络
無頭像
匿名
該用戶匿名發帖 發表於 2016-11-15 09:36 
24.85.204.83
分享  頂部
美国漢族博士后教你看世界(236): 郭沂论文:从郭店竹简看先秦哲学发展脉络
  
  编者的话

  湖北荆门郭店1993年10月出土的804枚、13000字的竹简,经学术
  理论界5年研究得知,它分为两部分:道家著作2种4篇,儒家著作11种
  14篇。此材料填补了我国古代哲学史上的一段空白,为解读先秦哲学
  史上的许多谜团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它一经出土,立即引起海内外学
  术界的极大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郭沂从郭店楚简的史
  料入手,考证了中国先秦哲学史,论述了道家的起源与流变,子思学
  派,《论语》、《论语》类文獻与孔子,儒家、道家、兵家、法家等
  各学派之间的关系,先秦哲学的特点及其演变。他对先秦哲学史问题
  的独到见解,受到学界的关注。现将该文刊登于此,以飨读者。

  湖北荆门郭店楚墓竹简的发现是学术界的一件大事。它为我们重
  新认识先秦哲学史提供了可贵的新线索。



  老子其人其书
  老子其人其书属于什么时代?太史儋和老聃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
  这些问题连司马迁也没能说清楚,以至于成为中国学术史上的最大公
  案之一。

  我研究竹简《老子》认为,竹简《老子》出自春秋末期与孔子同
  时的老聃,今本(包括帛书本)《老子》出自战国中期与秦獻公同时
  的太史儋;后者曾将前者全部纳入并加以改造。也就是说,老子其人
  其书皆有二。


  从思想、语言、文字、分篇、分章、章次等情況
  看,竹简本更加原始。关于这一点的主要旁证是,竹简《文子》和竹
  简《老子》可互证早出。

  今本《老子》在内容上有多处矛盾,
  在文本上有多处重复,这是今本吸收竹简本并加以篡改所留下的痕迹。

  《吕氏春秋》、《禮记》、《大戴禮记》、《史记》等多种古
  籍皆载有孔子问禮于老聃之事,而这些史料中的老聃思想与竹简《老
  子》完全一致。

  种种证据说明,《史记》所载西出函谷关并著
  今本《老子》五千言的那位老子是太史儋,而不是老聃,过去那种认
  为太史儋無著述的观点是不妥的。

  太史儋是在出关时著书的,而函谷关为秦獻公所置,故今本《老
  子》成书时代的上限为獻公元年即公元前384年;根据我的考证,太史
  儋出关后见秦獻公的时间为獻公11年,即公元前374年(《史记·老子
  列传》称此年为“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误,当为“百有六年”),
  这是今本《老子》成书年代的下限。所以,此书成于公元前384—公元
  前374十年间。据此,历史上的有关争议,大致都可以在这一框架下得
  到合乎情理的解释。

  文子、关尹子和列子的时代
  对老聃与太史儋及其著作的辨白,为梳理先秦哲学的发展脉络提
  供了新的线索,也为确定其他重要人物的时代提供了新的坐标。

  竹简《文子》残卷所引《老子》皆见于竹简本《老子》,说明作
  者尚未见到今本《老子》,而仅见到竹简本《老子》。可见,竹简
  《文子》、《老子》两书可互证早出,加之两书的思想相当接近,由
  此可推断竹简《文子》应出自春秋末年的文子;文子确为老聃弟子,
  《漢书·艺文志》所载“老子弟子,与孔子同时”是正确的。早有人
  指出,《文子》中的平王为楚平王,此书并非伪书,故《漢书·艺文
  志》以为《文子》中的平王为周平王,从而怀疑此书“似依托者也”
  则是错误的。今本《文子》由于所引《老子》之语有许多不见于简本
  而仅见于今本,故应晚于太史儋。

  由于人们一直认为那个出函谷关见关尹子并著书上下篇的老子就
  是老聃,所以判定关尹子为春秋末年人,看来现在应改为战国中期。

  根据有关文獻看,列子既与战国中期的郑子阳同时,又曾问于关
  尹子,而过去人们认为关尹子为春秋末期人,故列子的时代终莫能定。
  现在,这个矛盾可以化解了。从列子问于关尹子的情況看,列子当为
  关尹子的晚辈。

  郭店竹简中另一篇道家文獻《太一生水》,建立了先秦哲学史上
  一套最完整、最精致、最独特的宇宙生成论,令人称奇。李学勤先生
  曾指出,此篇为关尹子一派的文獻,我很赞同。而我进一步认为,从
  郭店一号楚墓的时代来推断,这部文獻的作者就是关尹子本人。《太
  一生水》的思想深受竹简《老子》影响,且两部书本来就合编在一起
  的,故老聃书很可能传自关尹子,而关尹子当受之于太史儋。

  道家与隐者一派
  刘歆说道家源于史官,冯友兰主张源于隐者。在我看来,今天我
  们所说的道家,本来就是两大学派。一派源于史官,其传承系统是:
  老聃→文子→太史儋→关尹子→黄老学派;另一派源于隐者,其传承
  系统是:早期隐者(如《论语》中的隐者)→杨朱→列子→庄子→庄
  子后学。两派的发展线索都十分清楚。

  我们谈学派归属,首先应搞清判定学派的标准。这个标准应该是
  价值理念,而不是思维方式。我之所以区分上述两派,是因为源于史
  官一派的价值追求是平治天下,源于隐者一派的价值追求是修身养性;
  前者是入世的,后者是出世的。

  先秦时期的各种讨论学术史的文獻,無论《庄子·天下》,还是
  《荀子·非十二子》,抑或《韩非子·显学》,都没有将这两派的人
  物混为一谈。从史料看,第一个对诸子百家进行分类的学者是司马谈。
  司马谈作《论六家之要指》,将诸子分为六派。从其描述看,道家仅
  指源于史官的一派。在六家中,司马谈之所以最为推崇道家,主要原
  因是他的太史公身份与此派一脉相承,在思想上自然有更多的认同。
  第二个对诸子百家进行分类的是刘歆。也就是从他开始,才把上述两
  派合而为一。其原因是,刘歆坚持各个学派皆由官学分离出来,但隐
  者一派不可能出自官学,加之此派以道立论,故刘歆归之于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