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112、孔子決不能当中国的“精神导师”!
無頭像
匿名
該用戶匿名發帖 發表於 2017-1-7 06:31 
24.85.204.83
分享  頂部
112、孔子決不能当中国的“精神导师”!
  
  指鹿为鹿
   
  ......
    
    “我们需要仁,我们要爱人,也要人的关爱”---这里的关键,是缺少了一个“爱自己”。所以,一个叫唐福珍的女人,面对轰隆驶来的挖掘机,别人不关爱她,她倒很爱那些拆迁防暴队员,而对自己年轻的生命毫不顾惜,浇上汽油,一焚了之。因为爱人,不使另一些人们成为历史的绊脚石,所以发动了一次次推动历史前进的朝代演变,其中的刀光剑影、尸山血海都成为丰功伟绩。因为想被人爱,表忠尽忠、改造思想,獻了青春獻子孙,还是永远的一群臣民、子民、蚁民、P 民。
    
    “我们需要義,我们要团结友善,我们要正義”---義是个有很多歧義的字。比如,我要继续革命,你要走资道路,虽是哥们,一般绿林弟兄,那你就不是东西,你不仁我也就不義了。替天行道与降服招安都是義,忠義。匡扶正義的闹剧2000年来一直在上演,握有“大杀器”的正是“仁義之师”。
    
    “我们需要禮,我们做事做人都要讲规则,讲文明”---这里面的讲规则,什么是规则?朕即国家,朕即法律,朕即规则。讲规则只对守规则的人而言, 制定规则的人可讲可不讲,儒学中没有公正这个概念,很是专制。“非禮勿视,非禮勿听”,近来国会有代表提出在电脑和手机上安装监控软件,很符合儒家的文明规则啊。至于什么文明不文明,那就是中国式的文明,特色的文明。
    
    “我们需要智,我们要教育,我们要创新,我们要发展”---“我们”都有大智慧,需要创新和发展,层出不穷的主義、旗帜、思想、理论都闪耀著巨大的智慧光辉。而P民们则無需智,也無智之必要,民不可使知之,教育的主旨不是培养公民而是造就“建设者”。儒学中从不提独立思考和勇于质疑。儒家还特别排外,主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儒家思想的影响下,特别要痛加围剿、最好是取缔传播“不良信息”的互联网。P民们一定要“智”的话,那就是识大体顾大局,识时务者为俊杰,懂得“存在即合理”的道理。2000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培育的国民智商,与孔子时代相比,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看一看国会委员代表们的议案提案和讲话,就明白了。
    
    “我们需要信,我们要为人诚实,整个社会都要有诚信的氛围,国家才会安定,人民才能安心”---这里很明显地是对仕人们说的。“我们”即仕人群体的信用如何,有目共睹。最有意思的一个例子,就是高官们与一个小律师做的“控辩交易”最为典型,它使人们看清 “我们”的信是个什么东西。信,字面解为:人说的话可信。当然,不是人说的话,千万别当真了。高官们不是人,他们是优等人,而优等人说的话应当叫指示,不能用信字来简单表达。指示,就是信也得信,不信也得信,而且它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东西。60年前有一个最庄严伟大的一个承诺
    
    “我们需要忠,我们要忠于脚下的这片土地,忠于这个托身的社会、社区,忠于家庭和爱人”;---这一条从来都是对臣下和子民百姓们说的。老夫子说的时候似乎还有个“君使臣以禮”的前提,后来就是無条件的忠、“無限忠于”的忠,砍了臣下的头也是为臣好,獻上脑袋还要搭上忠心的忠。历史上忠臣良将的下场昭彰明白,忠烈遍地的时代是什么时代,现代人难道还不清楚么!
    
    “我们需要孝,我们要善待老人,善待儿童和妇女,我们对养育我们的人要有报答的心”;---一个“孝”字,并不是善待两个字概括得了的。感恩包含著从命的意思,也许主要精神就是服从。尤其是对大救星之类的雨露润泽、阳光普照之恩,要生生世世,没齿不忘。君要臣死,父要子亡的上谕,自然是顺理成章、合情合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个人对自己的生命都無权处置,这就是孝的核心含義。
    
    “我们需要禮仪廉耻,我们要知道耻,知耻后方知勇”---世上没有谁比咱们更“知耻而后勇”的了。历朝历代,明知是耻辱,见不得人、惨無人道的事,还前赴后继、奋勇而上的事例数不胜数。坑蒙拐骗、杀人越货、骨肉相残、颠倒人伦的如麻往事,要么隐讳不载,要么删削篡改;更多的冠以堂皇理由,勇敢無耻地強迫人们相信。当然,也有人不信,但要为他们不信的行为付出惨重代价。
    
    <孔>文的作者说,“ 中国的道德体系和诚信社会的构建,除了从本土的、传统的文化入手,别無他途”。这樣说根本是無视历史和现实。烂污社会本身就是本土传统文化的产品,我们知道,使用金属切削机械是生产不出电脑软件来的。

    <孔>文的作者认为反儒的人们批儒是“義和团式的愤怒”,而批儒是对孔教的無知,“一些反儒者连最基本的《论语》都没有好好读完整过,”…这好比批评那些指责毒奶粉的人没有仔细看过“三鹿”的说明书一樣,可笑。
    
    整部的<论语>和一切儒家经典,它之所以不堪应用,或者说,之所以造成一个不堪入目的2000年的烂摊子,只因为其中缺少两个字“平等”。儒教骨子里,或者说核心就是等级不平等,根子是谬种,结出来的只能是毒瘤。儒教的教条采用的是多重标准,一面是驾御人民,另一面是教人民服从驱使。儒教的“仁爱”,讲的是不平等的爱,君上施予,臣民感恩的爱。百姓养活了君王,反过来还要感恩戴德,是不平等的“爱”。

    儒家的“義”,也是不平等的義。为什么君王的思想理论就是義、还是民族大義? 臣民们的权益就是“利”?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小人们总是被迫服从大局,服从義。这很是不公平。

    儒教的“禮”,即规则,更是不平等的规则,这里没有对规则的公正裁判,只有“刑不上大夫”双重标准,它的等级性连说都不用说。2000年来中国的所有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则,没有一条是平等的规则。

    儒教的“智”,愚民政策贯穿整个中华秦以来的历史,孔子说的“有教無类”实际并不是要搞平等教育,而是把所有臣民都纳入他的奴化教育系统。并不是与道家墨家等不同观点平等讨论学术问题。后来更是独尊儒术、垄断舆论,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儒家所提倡的“信”,虽说要求所有人都讲信用,而实际只是要求臣民们遵守,对于君上,因为没有使君主对失信必须付出的代价,所以讲信用的只是被统治者,君主们从来也不为不守信用受到过惩罚。

    “忠”是最明显的不平等条约,無庸赘言。“孝”和“耻”也一樣没有平等的内容。我认为,中国文化中这几个点,如果在平等的前提下,那还是很好的东西。抽掉了平等的前提,这些“亮点”都是极毒品,只有毒害精神的作用。这毒害不但強烈,而且长效。

    而今之计,不能指望孔教来救中国,只有实行“平等”才能救中国。政治平等,人人皆可参政议政。经济平等,国营民营一视同仁。教育平等,学术论点平等交流讨论,在真理面前不受意识形态的左右。文化平等,各种流派观点,允许平等自由发表和传播,并非专门张扬一种而压制和隔绝其他。人格平等,没有理由強迫平民一定要听孔导师的,一定要奉圣谕行事。

    平等的中国,才是现代的中国、正常的中国。

  所谓:乔卡南 就是一个上古神兽--蟑螂!这待遇夠高了吧?
  =======================================
  
  今后见了啥也不说了,就一个“踩死蟑螂乔卡南”!
  
    “踩死蟑螂乔卡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