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106、儒教之罪
無頭像
匿名
該用戶匿名發帖 發表於 2017-1-7 06:08 
24.85.204.83
分享  頂部
106、儒教之罪

    儒教成了中国文化的正统,不论儒教多垃圾,他的垃圾卻灌输到很多人思维里面,而儒教评价中国历史朝代好坏,完全是以儒教利益为标准,比如,漢朝有独尊儒家,漢朝就是好的不得了,秦朝实行法家而被丑化。
  
    儒教控制舆论的力量非常強大,流氓皇帝刘邦瞧不起儒教,他把儒教弟子的帽子拿过来,向里面撒尿,但是,儒教是無耻的,当这从来没有发生过,继续無尽的赞美漢朝,为了提高流氓皇帝刘邦的身价,在史书中还编造出刘邦是他妈和龙生出来的,这个待遇可不得了,儒教的老祖宗孔子才有他妈和黑龙生下来这樣历史记载。
  
    实际上,漢朝的子民本身就是现在的多民族组成的,参见史记。再往前看,周朝也是多个“民族”组成,比如楚国就是“苗蛮”,秦国是“戎狄”。详细的参见我的“中国历史上16个少数民族的结局”。
  
    唐朝要多完美有多完美,这个大家是知道的,什么唯一一个没有贪污的朝代,什么心胸开阔的时代,其实,这是儒教在美化,是吹捧出来的,见我的“盛唐是怎樣意淫出来的”系列文章。为什么儒教这么夸赞唐朝?和漢朝类似,唐朝继承了隋朝的科举,把儒教的东西做为考试内容,这也是儒教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大事,从此,读书,考试,做官三位一体,儒教的统治地位在中国千年历史中無可动摇。儒教怎么会不吹捧唐朝呢?
  
    宋朝,儒教搞出了理学,当然也要吹捧了。
  
    元朝,还是独尊儒家,考试中也是儒教的东西,但不徹底,这就得罪儒家了,被骂惨了。
  
    明朝,徹底独尊儒家,理学进入科举内容,儒教弟子不狂捧明朝就怪了。
  
    清朝,最倒霉,因为遇到东西方碰撞,中国输了,而且输的很惨,但是,清朝和明朝一樣绝对独尊儒家,也是理学的八股考试。中国被西方打败,是科技不如人,而科技落后的罪魁正是儒教轻视科学,特别是自宋朝起,读书,科举,当官徹底的三位一体。但是,儒教怎么会说自己有错有责任呢?于是,儒教弟子玩命丑化清朝。
  
    清朝的官员中,宰相级别的,满漢对半,下级官员漢族达到90%,满族人不可以当状元,因此清朝近三百年没一个满族人当状元,蒙古族有一个,其他的都是漢族人。最后,慈禧这个老太太毅然废除科举,改用西方的学堂,学习科技,也学习儒教的玩意,这虽然有利于中国和世界接轨,但卻無可置疑的得罪了儒教,慈禧被儒教弟子臭骂也不稀奇。
  
    自秦朝起,之后的皇帝和朝代也许有好坏之分,但不显著,因为,秦朝以后都是一个德性,就是对人的思想限制,再没有先秦的百家争鸣,中国再没有世界级别的大思想家出现。因此,对秦朝以后的各类朝代吹捧和贬低完全没必要,但是儒教在背后搞鬼,中国历史就出现了圣贤皇帝和魔鬼皇帝,伟大的朝代和“五胡乱华”时代,無数英雄和漢奸,等等奇异现象。
  
    民族这个词本身是清末引进来的外来货,过去中国只有是否为皇帝子民的分别,所谓夷夏之分,完全是儒教搞出来的垃圾。政治因素和儒教的结合,才有了中国各民族的区分。合理的应该没有民族分别,只有国民和国民信仰不同。
  


  有说----------
  
  儒教之罪,就罪在把中国人的民族性格由狼性变成了狗性,进而又把狗性转变成了羊性。而儒教之功则在于,其使中华民族在面对強敌受尽屈辱的情況下,委曲求全,苟且偷安延续至今。难怪中国总是被侵略,被杀戮,被掠夺,被羞辱!因为中国的儒教文化根深蒂固,儒教的维护者依然很多!继续下去历史将会重演的!
 
  五四精神体现在“一句话”中:“打倒孔家店”。这一句话现在遭到空前否定。那时,来华讲学的英人罗素给“复古守旧派”宣判死刑时说:“总结中国国民性,曰,保守也,没有经过工业化文明的好处。”五四的精神是:“中国古代原有的文化,大概是已经死灭了;现代的文学艺术不是从前的那樣。孔子的教化,已不能满足近代的中国人的精神需要了。”不过我们当前复古狂热,一点也不保守呢!人们一面享受现代文明的好处,一面卻也要支援“世界革命”给别人送孔二爷偶像。受到当年“五四”批评的他们,现而今走红了。他们有的现在是十大国学“师爷”。早在1901年,中国就出现了“国粹”这个概念(奇怪的是,和国粹派初衷相反,它来自日本)。桐城谬种、选学妖孽、时代逆子林琴南、刘师培、辜鸿铭以及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肃、吴宓主张文化复古。“凡当中国自身烂著的时候,倘有什么新的进来,旧的东西便有一种异樣的挣扎!” 1915年,辜鸿铭用英文发表《春秋大義》,名噪一时。他主张尊孔和拥护帝制。在张勋复辟中,他是“辫帅”帐下的一根“文辫子”。冯友兰回忆说:“当时民国已经成立四年,辜鸿铭有两个特殊嗜好:女人的小脚和纳妾,主张皇权帝制,所以现在被列为国学师爷。他还带著辫子来上课。他在课堂上乱发议论,拥护君主制度。他说:现在社会大乱,主要原因是没有君主。比如法律,你要说‘法律’(说的时候小声),没有人害怕;你要说‘王法’(大声,一拍桌子),大家就害怕了,少了那个‘王’字,就不行。”但是另外一个人物郭嵩焘,《使西纪程》的作者,考察西方政治制度,但卻遭禁。 辜鸿铭、刘师培是晚清国粹派的骨干,以宣扬旧制度旧伦理为职志,污蔑新文化运动“功利倡而廉耻丧,科学尊而禮義亡,以放荡为自由,以攘夺为责任”。科学、功利、自由和竞争都是坏东西。“桐城派”文人林琴南质问蔡元培:“中国四千余年,以伦纪立国,汝何为坏之?”认为新文化新思想是“伤天害理之言”,“覆孔孟,铲伦常”,“有是理耶?”守旧派文人指摘新文化人及其新思想“卤莽灭裂,实亦太过”。《学衡》在“ 发刊词”中“论究学术”,“倡明国粹”,“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鼓吹尊孔守旧,攻击新文化运动。所以,近代史表明,读经尊孔和复辟倒退反对新思想联系在一起。当前,对此种潮流,我们应该用一句话回敬之:救救孩子! 

  五四时期,中国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凡当中国自身烂著的时候,倘有什么新的进来.旧的便照例有一种异樣的挣扎”,在“国性”、“民族性”、“国粹”、“国学”的旗号下竭尽复辟之勾当。五四新人揭露以“国粹”作为 “护圣崇道”的工具的做法。陈独秀难以容忍以“国粹”或 “固有之文明”来包装孔子之道。他说,旧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禮俗,無一不是封建制度之遗毒。他认为,在“国粹消亡”与“民族消亡”之间,我们宁可看到 “过去之国粹之消亡”。 陈独秀指出,国粹家之所以非难新文化,是因为新文化戳到了他们顽固守旧的痛处。他们鼓吹 “国粹”,实际上是要继续以孔子之道毒害国民。既然如此,我们就要坚決地战斗。他说:“他们所非难本志的,無非是破坏孔教,破坏禮法,破坏国粹,破坏贞洁,破坏旧伦理(忠、孝、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但是,“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禮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请你们不要专门非难本志,要有力气有胆量来反对德、赛两先生,才算是好漢,才算是根本的办法。”。今天我们也可以说,有本事就反对民主人权法制吧!鲁迅认为,不管国粹如何好,但总得于国于民有益才行;否则,就徹底打碎,毫不足惜。他说:“什么叫‘国粹’?照字面看来,必是一国独有,他国所無的事物了。换一句话,便是特别的东西。但特别未必是好,何以应该保存?譬如一个人,脸上长了一个瘤,额上肿出一颗疮,的确是与众不同,显出他特别的樣子,可以算他的‘粹’。然而,据我看来,还不如将这‘粹’割去了.同别人一樣的好。……我有一位朋友说得好:‘要我们保存国粹,必须国粹能保存我们。’保存我们,的确是第一義。只要问他有無保存我们的力量,不管他是否国粹。” 鲁迅严厉批判国粹家的谬论,说,在当今世界,社会的进步并不靠什么“国粹”,而“须有相当的进步的智识,道德,品格,思想”,“国粹太多,生存与发展的阻力愈大”。1924-1925年,鲁迅发表了一批杂文,坚決还击旧文化旧势力,批驳国粹家。当时的钱玄同也主张打碎 “国粹”:“中华民国既然推翻了自五帝以迄满清四千年的帝制,便该把四千年的‘国粹’也同时推翻;因为这都是与帝制有关系的东西。”
  

  我们的国粹还有高考体育加分、少数民族加分、非典加分、奥赛加分,等等。
  
  某地高考见義勇为者子女加分,结果出来無数见義勇为者。
  
  弄虚作假的事接踵而至:
  
  一所学校出了150个省级三好生。
  
  但官方不知悔改,卻又不断增加新花樣。
  
  美国托福考试没有“加分”一说,可能与平等观念有关。
  
  哎,国粹呀,一块疮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