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67、孔融:父子無亲,性欲发泄
無頭像
匿名
該用戶匿名發帖 發表於 2017-1-7 02:59 
24.85.204.83
分享  頂部
67、孔融:父子無亲,性欲发泄

儒教,仁義孝弟,孔子的后代,漢代孔融四岁让梨,名满天下,
“哎呀,你们孔家大教育家教育出来的孩子就是不一樣啊”,但是,在这樣的家庭里,孩子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呢?冷酷無情!

孔融四岁让梨,不是因为爱他哥哥、长辈、弟弟,而是因为地位尊卑关系、谦让道德教条,儒教就是用地位尊卑关系的所谓孝道抽换了“爱”,弄得中国人非常缺乏家庭的温情,缺乏天伦之乐,受儒教教化越多就越是这樣。中国儒生不缺乏忠孝节義的道德教条,缺乏的是出自内心的关爱。

所以,孔融长大了之后,愤愤然曰“父母無恩论”:
“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
孔融认为,父亲对儿子没有亲情,他生儿子的本意,是为了发泄情欲;母亲像瓶子,儿子像瓶子里的东西,母亲生儿子,就像从瓶子里倒东西出来,东西出来后,两者就没什么关系了。

孔融四岁让梨的故事:
--------------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禮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著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中国。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

每个人都有资格吃梨,憑什么大孩子吃大的 ,小孩子就要吃小的,自己践踏自己的权益。孔融如果说,是因为我爱我的哥哥姐姐,那没的说,爱兔子还可以拿梨喂兔子,爱心得到满足了,属于等价交换。如果是因为别人大就应该吃大的,自己小就应该吃小的 ,那就是剥削,是奴隸意识,首先得承认吃大梨也是我应得的权益。儒家的长幼尊卑之序通过孔融的故事输灌给了一代代孩子,但是睁开眼睛看看秦国,只要有战功,弟弟都可以先有爵位,丝毫不论长幼之序,秦军靠赏罚分明的战功制度,抵抗了游牧民族的入侵,唐朝人在遭受胡人入侵时,都在怀念秦时的明月,真正的博爱,是不论大小长幼尊卑的,论的是优秀的制度。

最可悲的是“让”这个邪恶的东西,居然在中国被误认为是美德?孔融让梨,最大的错误在于承认哥哥的特权,在家庭内部“让”的精神,容易误导孩子放弃自己正当权益,维护别人不正当权益。在中国社会,维护别人不正当权益的孩子们长大后,必将在维系著一个不正当的特权社会。滴水藏海,家庭教育短板最容易引发社会问题了。

不正当权益被维护,必将导致正当权益被践踏,社会必将不公正,道德也就沦丧了。还不如西方国家,保护人的正当权益,提倡的是分享,但绝不践踏正当权益,我和你分享这个大梨,但绝不会说,你大这梨就该你吃,也绝不为了沽名钓誉而去搞道德胁迫,这樣才能拥有道德,否则只能是伪道德。皇袍加身,还要表演让了三次都不穿,成全自己“谦让” 的美德,这就是伪道德。中国式的人性丑剧,从孔融就开始了。不要说不就是一个梨嘛,但在小孩眼里的梨可是大家当啊。
  
孔融让了梨还说哥哥大,就应该吃大梨。明显是说哥哥大,就该有特权,这个大梨本来就不是孔融的。再次分梨时,按照孔融鼓吹的大孩子应该吃大的,孔融小,就该吃小的,那么大梨就和孔融無关了,孔融在第二次分梨时就没有资格给哥哥说,这个梨是我让给你的,而孔融的哥哥肯定有资格说,你把你的小梨拿走,别动我的大梨,我想发仁心施舍给你,你才能吃大梨。到第三次分梨的时候,哥哥肯定有资格说,孔融,你靠边,我来分梨,长者先。孔融从此就不知道梨是什么味道了。其实孔融看到了更大的特权,孔融的母亲搞更大的特权,赏给孔融大梨吃。孔融从小就懂得尊重特权,维护特权。孔融幼稚的心灵被特权玷污的無以复加。

因为弟弟小,弟弟就没有吃大梨的资格,要靠孔融发仁心搞施舍让他才能吃上大梨,这就是赤裸裸的侵犯别人正当权益。弟弟的权益就只能靠孔融的仁爱来保证了,日本人在争议海域抓了中国渔民,说中国渔民没有资格在这里捕鱼,然后放了,能说日本人是好鸟吗?孔融把本来弟弟也有一份的大梨拿走,然后说弟弟小,本来没资格吃大梨的,这是我讲仁義让给弟弟的。孔融是好鸟吗?任何人的正当权益都不应建立在别人的仁義施舍上,否则就是空中楼阁。

儒家的仁義施舍和特权专制是配套的,让特权者对老百姓有仁義恻隐施舍之心,儒家的人治社会模式就可以运行了。孔融的父母也是满脑子这种思想,才会给孔融洗脑让孔融有了特权加施舍的邪恶理念,让梨的背后是愚民主義的罪恶行径。孔融让梨,消灭了中国人的权益理念,中国人就沉浸在特权者的仁義施舍之下,没有自己的权益,给自己起个外号叫P民。

因此孔融让梨并非出于爱自己的兄弟姐妹,更非是为了道德和禮貌,也绝非没有诚意,答案很恐怖,让梨的原因是孔融被他的父母洗脑了:地位尊卑关系。

被洗脑的孔融是个特权心理严重的人,孔融死硬的维护尊长们的特权,已经到了迂腐不堪的程度,嫌别人哭坟有泪而没消瘦,就用手中特权把别人杀了。小时让梨,大时都能“吃人”了。

孔融的家庭教育是极端失败的,孔融长大后,为了自己“谦让”的美名,当孔融的哥哥不在家的时候,孔融让一个他哥认识的通缉犯住在自己家,真是谦让到家了,结果构成包庇罪,然后又主动让官府判自己死,或许孔融知道自己是道德楷模,官府不敢判死的,官府觉得孔融的名气太大了,就杀了并不知情的他哥,孔融擅做主张,害死了自己的哥哥,孔融的名气更大了。孔融的哥哥,小时后看到看父母给孔融赏大梨,大了还要替孔融的仁義道德大送命。死的冤枉啊。

此时孔融的母亲在丧子之痛后,心里在暗暗的骂孔融,你让你他M的个逼的让,就知道谦让,这个老妇人似乎还不曾料想,丧子之痛还没有完结,孔融又让她迎来了满门抄斩。

孔融为了收殓名士,让老百姓打造棺木,埋葬那些死在孔融辖区的文人墨客,打造自己仁義施舍的高大形象工程,老百姓自己都穷的叮当响,谁有闲钱干这个事情,空费民力,老百姓对这个孔公务员反感到了极点。

孔融世袭了爵位,自以为很有特权,看不起出身不好,还改过姓的曹操,老是鄙夷曹操。曹操为了省些粮食,颁布戒酒令,还美其名曰,酒会误国,孔融孔爵爷这种特权心里严重的人当然不干了,反讽曹操,女人也会误国,怎么不戒女人啊,孔融不懂军国大事,只会点小聪明,他能看出来曹操是为了粮食吗!未必,否则他会闭嘴的。曹操乃是挟天子令诸侯的人,收拾一个道德模范还真难不倒他,曹操给孔融找了个几个道德败坏的罪名,把孔融满门抄斩。道德楷模身败名裂,为天下耻笑,孔融算是死有余辜了。
   
孔融的母亲,终于明白了,自己当年夸孔融让梨,是多么愚蠢的事情啊!

把长幼和尊卑联系到一起的儒家是最为可憎的,因为哥哥大,哥哥的权益就是必须要被放大的,哥哥就有特权吃大梨,连家庭内部都没有了温情!这一点正是专制社会的基础。大人物的权益要被放大,大人物就是赤裸裸的特权,小老百姓的权益是不存在的,要靠大人物的“仁爱之心”来保证 小老百姓就是乞丐的地位。既然小老百姓的权益靠大人物的仁爱之心来保证,法律其实就是摆设了。专制人治社会的特点就是以文乱法。“让”是虚伪的。让大的,是奴性社会的源头。让小的,是仁義自律施舍社会的源头,孔融让梨是贻害后人的故事,是中国罪恶的人治社会教育的经典教材。

孩子们相信了孔融让梨,就学会了虚伪的爾虞我诈,并且都拜倒在了大人物的特权面前,受过孔融让梨教育的孩子长大后,并不认为大人物的特权有什么不妥,人家大么,就该有拿大的啊!中国孩子反倒是都紧紧围绕著特权,使得中国徹底沉沦为人治社会。中国孩子拜倒在特权面前,乞求吃肉的人能给点汤喝,屁之民就高兴了。箩官外逃,怀里揣的就是亿万大梨,中国人不关心自己权益的沦丧,反倒对拿大梨的特权羡慕不已,这个国家有什么前途!

外国小孩从小被教育人人士生来平等的,要去为自己的权益而斗争,于是就有了众多的法律和司法程序,中国人显然对此会嗤之以鼻,去寻找特权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人治社会在中国经久不息的原因,和孔融让梨贻害后人不無关系。
   
西方小孩出生了,在教堂被告诉说: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你与你的父母也是平等的,互相关爱。
中国小孩出生了:你的父母地位比你高,你必须尊敬你的父母,不听话就不是好孩子。
西方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中国人生来就先比父母低下。
   
中国这是来自埃及的金字塔等级制度啊。
   

#

小学生答“孔融让梨我不让”被判错引争议。一道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题,素材是“孔融让梨”的故事,题目中有一道是“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学生回答“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一个大大的叉。该名学生表示,4岁的孔融不会这樣做,才这樣写答案,并坚信没有答错。网友认为,“言之有理”就算对,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更不能算错。(4月18日《新闻晚报》)

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千年,一直以来,国人都将其当作禮仪教育的绝佳案例来使用。没想到,现如今卻有孩子“叛经离道”,说出“我不会让梨”这樣惊世骇俗的狂言来。噫,是何言欤!孩子,让我来告诉你孔融为什么必须“让梨”吧。

孔融让梨让出了先进的封建主義核心价值观。君君臣臣父父子、孝悌忠信禮義廉耻,乃封建社会德育内容的精髓所在。说白了,就是“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级别不到,不要胡闹”。从严格意義上看,孔融的举动并非“让梨”,而是“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据史书记载,孔融分梨后,其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由此可见,孔融并非天生就是活雷锋,高风亮节、先人后己,他只是按“规矩”办事而已。因为他年龄最小,所以才“唯己所得甚小”;如果他是大哥,他必毫不客气将最大最好的梨子据为己有——因为这才符合 “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的封建禮仪要求。梨子虽微不足道,卻是检验封建道德的试金石。连分梨子的小事都能做到充分体现“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天理人伦,在面对大是大非的时候就更能夠践行“圣人之道”啦;能夠让“兄长吃大梨”,就更能夠将“让领导先X”落到实处——有房子,让领导先住,住大的;有茅台,让领导先喝,喝贵的;有豪车,让领导先坐,坐威风的;就连发生了火災,也应该让领导先走;至于“先富起来”,就更应该让领导“身先士卒”啦……只有最廣大的劳动人民都具备了孔融让梨的先进思想,领导和大人物的权益(权势和利益)方能得到保障啊。或许,这就是为啥孔融让梨的故事至今还深受欢迎,时不时就要拿出来教育一下孩子们的根本原因吧。

孔融让梨让出了“韬光养晦”的大智慧。孔融让出去的,不过是大一点的梨子而已,并没有多大的损失。但他收获的,卻是“父大喜”,也就是当权者的欢心和认可。同时,他更是占领了“道德的制高点”,收获了大大的美名,一时间天下皆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孔融的哥哥,仅仅吃了一个大一点的梨子,就在弟弟和家人甚至全天下人面前抬不起头来。通过牺牲哥哥的尊严来成全自己的声名,这是对哥哥的尊重呢,还是故意“坑哥”?反正我怀疑这可能是个圈套。孔融“坑哥”并非只有这一次。后来长大成人,有个叫张俭的人因得罪宦官侯览遭到通缉,不得不去投奔自己的好友——孔融的哥哥孔褒。孔褒不在家,当时只有十六岁的孔融便自作主张将其留下。事情败露后,张俭溜之乎也,孔融、孔褒均被逮捕下狱。孔融慷慨激昂地表示:人是我留下的,要杀就杀我吧;哥哥孔褒赶紧说:“彼来求我,非弟之过。”孔融的老娘也站了出来,称自己是家长,应该负责。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一门争死”(或曰“一门争義”)。面对这一家不怕死的“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地方官员乱了方寸,只好向朝廷请示。最后孔褒被杀,孔融卻因此名声大噪,其“義举”再次轰动天下。孔褒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没做,就稀里糊涂被弟弟给送上了刑场。或许他临死还为了弟弟的義薄云天而热泪盈眶呢。有这么一位韬光养晦、阴鸷深沉的好弟弟,真是一件“鸭梨很大”的事情呀。

综上所述,孔融让梨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与其说是孔融选择了梨子,倒不如说是历史选择了孔融;与其说这是孔融的命运,倒不如说这是孔融的使命。天降大任于斯人,孔融通过让梨实现了从一个普通人到道德楷模的升华,也为后世进行洗脑教育提供了最好的活教材。老师坚定地为“孔融让梨我不让”打上个大叉叉,实属捍卫正统思想使其为今日之既得利益集团所用的必须手段。与“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这类国粹背后所蕴含的先进文化和科学理论相比,神马诚信平等自由博爱民主,统统都是浮云。


#

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

文/余晓平

    要说中国的教育害人,随便就能找出来一大堆例子。最近网上疯传一个小学生的答题,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小学生回答“我不会让梨”老师给判错了,于是人们针对这个答案展开辩论。

    一方觉得,应该从小培养孩子高尚情操和奉獻精神,回答“我会让梨”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增強孩子的素质,树立無私奉獻的道德情操;另一方面让记住课文。孩子还小,应该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错。

    另外一方觉得,应该鼓励孩子说实话,要是孩子明明想吃大的,老老实实回答不会让梨,無论如何也不能算错,这樣等于逼著孩子说谎,即便是把答案做对了,将来真的遇到这种情況照樣,还是想办法吃那个大的。

    建议家长回家给自己孩子测试一下,假如他们还是小学生的话,可以肯定大部分的孩子都会回答让梨,因为标准答案就是这樣的,如果不这樣回答,成绩不好回来会挨揍的。这就是我常常提到的,中国的教育是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如果你不按照安排好的教育目的去做,你在社会上就徹底完蛋了。以这种教育来达到洗脑的作用。

    那么好,我们把测试的范围扩大到中学,甚至扩大到成人,因为在网络上争论的大都是成人。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相信答案会出来很多,比如说找个天平来呀,谁吃大的谁就负责削皮呀,等等,五花八门。我小时候记得也是忠心耿耿地回答“让梨”,但现在我会给出一个很多中国人想不到的答案——和哥哥商量,听听他的意见。

    其实什么答案都应该是对的,关键是要说实话。这篇文章讲的不是答案问题,只是向大家介绍西方道德的一些精髓——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

    不知是教育的结果,还是文化的背景,中国人总喜欢以自己的好恶来替别人做決断,像课文里面的孔融,自己判断哥哥就应该吃大的。这就是中国封建道德上的一个混账逻辑,你憑什么把圣人的位置留给自己,把小人的位置留给别人?你憑什么就那么霸道地替哥哥做決定?

    一句话,中国人到现在还没有学会尊重别人,听听别人的意见。

    特别是学雷锋以后,不但没有让社会的风气变好,反而让这个社会变得特别虚伪,社会效率变得低下,更糟糕的是后来越学越弄虚作假。就拿替服务员擦地板这种事来说,你是自己高尚做了好事,那服务员怎么办?被人指责偷懒怎么办?或是本来就想偷懒你其到一个助长的作用。

    仅仅这么一个试卷,一道小小的问题,充分体现了中国教育当中所存在的弊端。要是发生在国外,当然是类似的问题,老师肯定不会这么武断地判错。我早就介绍过,国外关于人文类的试题大部分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需要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只要你能自圆其说,就能得到高分。

    也就是说,教育本身是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这个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孩子的教育和北美孩子的教育依然存在巨大的差异,将来大家的思考方式就完全不一樣。中国的孩子其实非常聪明,记忆力、逻辑分析能力、解题能力等等一点也不差,但唯独缺少了独立思考能力和出题创造能力,無论从国际大环境还是自己的小环境,容易被人充当工具。

    事情还远远不止如此,中国人从道德上就已经出了问题。


#   

    真正的问题还不仅是不会尊重别人,更是不会尊重自己,憑什么认为自己小就应该吃小梨呢?憑什么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呢?
   
    还不之是没有对自己和别人的尊重,关键在于:没有爱心,缺乏平等的观念。
   

#
   “孔融让梨我不让”的是非对错

http://news.163.com/special/reviews/kongrong0420.html

导语:近日,上海一小学生在语文考试题目“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中回答“我不会让梨”,被老师判错,引起了很大争议。有网友指责教育体制僵化,老师不懂得变通。但老师和学校并不是问题的核心,用“孔融让梨”的标准作無差别的道德教化,本来就不可取。
      

“孔融让梨”是谦让么

孔融让梨不是出于兄弟情深考虑,而是“忠義孝悌”儒教伦理观念下依“法”而行

孔融让梨是中国千百年来一直流传著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三字经》中就有“融四岁,能让梨。弟(悌)于长,宜先知。”后世常常以这个故事来教育小孩子,凡事要懂得谦让。但孔融让梨的故事,核心真的是谦让而已吗?对于为什么拿小梨,四岁的孔融的回答是:“我小儿,法当取小者。”按照人的天性,有其是四岁小朋友的天性,不取大梨怎么都说不过去。但小孔融没有出于天性,确实依据“法”而拿小梨。这个“法”,其实就是大人制定的规矩,就是儒家推崇的“忠義孝悌”这套道德规范。

儒家道德的基础,就建立在长幼尊卑有序的“忠義孝悌”上。因为你是我生的,所以你要对我孝,因为我生得比你早,所以你要对我悌。在家庭成员之间,并没有人格和权利的平等,只有尽孝尽悌的義务。与其说是谦让使得孔融不要大梨,还不如说是儒教使然,让梨是家长和成人所喜闻乐见的事情。很难想象在这种伦理道德压力下,有谁会问出:“到底是憑什么,我要把梨让给哥哥?”

因对老师的判分表示不满,孩子的家长把考卷的照片发上微博,引发热议。


提倡谦让不意味著“不谦让就是错”

道德只宜自律不宜他律,提倡与践行谦让可以,但不意味著不谦让就是错的

“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了许多年,在提倡谦让的教化上一直都很有市场。谦让可不可以提倡?当然没有问题,在任何社会里,都有公共秩序和良善习俗。见人打招呼禮待他人,尊老爱幼,富贵了兼济他人等等,这些都是值得嘉许的有道德的行为。谦让也一樣,出于善心或亲情或爱心,自己舍不得吃梨把梨给哥哥,没有任何问题,有人自发受到道德感召学习也可以。但是因为谦让是一种道德行为,而将不谦让这种“道德色彩”没那么高的行为判定为错,则是矫枉过正。

道德历来就只宜自律不宜他律。無论是家长,老师,都可以认同“孔融让梨”是一种有道德的谦让行为,假如他们自己遇到了“有两个梨摆在你面前”的情況,他们受到道德感召选择小梨也完全是个人的自由选择,但不意味著因此那个小学生就必须“学孔融让梨”,否则就是错的。把道德水平高低与是非对错挂钩,常常会惹出一些可怕的后果来。据《艺文类聚》引三国吴秦菁的《秦子》,孔融做北海相的时候,有一天在路上看见一个人在坟墓边哭泣自己的亡父,就停下来仔细观察,发现这人哭是哭了,脸色卻一点都不憔悴。按照儒家的经義,父母死的时候应该悲伤,但不能过度到损害身体的地步。然而在后漢,所有自以为正直的知识分子,都以悲伤到哀毁骨立为榮,孔融也曾经靠这个搏出位,哪能容忍有人和自己背道而驰,当即把这人抓到官府,以“不孝”的罪名杀了。


人有不让梨的权利么

物为己有,财产权受保护,只要别把梨都拿走当然有不让梨的权利

后人往往对孔融让梨给予高度评价,与此同时排斥起不让梨的行为。然而,既然梨是孔融的可以随便挑,产权上就没有问题,挑大与挑小完全是个人的权利与自由,与对错有何关系?既然有这么多梨可以挑,挑选最大的無疑是对于个人而言的最优选择,而且也是正当行为。而从个人自主的角度说,孔融有自己的个人意志,只要没有越界(比如在一人一个梨的前提下拿走所有梨),他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而無需顾虑他人的眼光。

然而当让梨被许以“道德优越”的意味之后,不让梨就不被认可了。很多时候,有一些人就会打著“让梨”的旗帜去侵犯个人财产权利,以高尚的名義,把公民应有的权利剥夺和抹杀。这个时候,人们让梨就是被迫让梨,而非自由选择。我们或许可以拿宗教作为类比的例子。人都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与权利,也可以认为自己宗教里的神就是唯一的真神,但卻不能因为个人的信教而去剥夺他人不信教、信仰其他宗教的自由。觉得耶稣就是救世主,因此而去砸烂佛像,难道不会让人不寒而栗么?

“孔融让梨”作为谦让教化的教材流传至今多年,但时至今日,也有人开始讨论是否更应该鼓励孩子争取应有权益。


让梨与否是个人道德判断

良心都是自长的而非别人強加的,有自己的道德判断是否让梨就不应屈从于集体意志

一种行为是否具有道德意義,与其动机有关。假如一个人做好事只是渴望奖赏或者惧怕惩罚,或者只是遵从权威的只是,那么就谈不上有什么道德意義。著名美籍德裔思想家弗洛姆在《为自己的人》中区分了“权威主義良心”和“人道主義良心”。前者的规定,往往不是由人自己的价值判断所決定的,而只是由于权威的要求,权威所明确的戒律決定的。弗洛姆说,“权威主義良心”可能是良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小孩子缺乏分辨善恶是非的能力,所以要求其服从父母和老师的权威。

当人长大,心智成熟以后,自主的道德观念要求我们不再听从权威,而是听从自己,权威主義良心就转化成为人道主義良心。在被问道“你为什么写不会让梨?”的时候,小学生说自己并非是恶作剧,而是坚信只有4岁的孔融是不会这樣做的,孩子的家长也称小孩并不自私懂得分享。然而,無论是我们的教育,还是传统的道德教化,都以父母老师自居,觉得人人都是小孩子,需要听话。

思想家弗洛姆在其著作《为自己的人》中提出,要警惕“权威主義良心”。


人人让梨,没人吃大梨

一味推崇利他主義,人人皆当君子,只能被欺负,让小人从中得利

“孔融让梨”,既是谦让,也是利他。然而中国的历史上,一味推崇的都是利他主義,都是舍己为人,在“牺牲自己”的鼓吹上不遗余力;与之相反,在尊重个人权利,维护个人利益的价值观上,既没有经典故事可循,也不见有相关的教育举措。为什么?一般而言,一种社会制度往往与一种道德体系相互适应。中国几千年的专制制度,推崇的都是“国家至上”“社会至上”的集体主義价值观,利他主義,个人权利不可剥夺、财产私有的观念被铲除得几乎一干二净。

“别把自己当人”、“無条件的服从和利他”,这种种的宣传,表面上披著儒教道德的外衣,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专制制度而服务。当所有的人都默认“利他”为理所应当的价值观,谁能保证不会有一个变节者,偏偏只“利己”,窃取了所有的革命果实?一个人人都毫不利己专门顾人的“君子国”里,恰恰是最适宜那些“专门利己毫不顾人”的小人们生长繁殖的环境。在正常的社会里鼓吹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人人趋利君子国将被小人国所替代。然而在层级固化的专制社会里,小人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拿到大梨,君子们卻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啃著小梨,并为自己浑身散发出来的道德光芒而感动。

“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孔融是孔融,我是我,憑什么因为他让梨我就得让梨。既然梨是我的,我当然可以挑我喜欢的,谁也不能说我错,谁也干涉不了,谁也别想干涉。”


#

鄙视孔融,拒绝让梨
4727 次点击45 个回复
鬼首天龙 于 2012-4-19 9:57:54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文化散论

关于孔融让梨的故事我就不讲了,这个操蛋的故事是个中国人就知道。这两天,有人在微博上贴出了一份小学语文考试卷,一个上海的小朋友,在孔融让梨的故事下面的“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的选择填空里,写下了“我不会让梨”几个大字,被阅卷老师打了红X。这条微博被人们转发传播而引起热议。哥看到了网友们的纷纷议论,有些想法,欲吐为快。

孔融是谁?很多人虽然知道孔融让梨的好人好事,但是并不知道此人的出身来历,我告诉你,这个人小时候让梨,长大之后把自己的脑袋也给让出去了,要他性命的人是孟德曹操。至于曹孟德为什么要杀他,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以我的眼光来看,完全是因为孔融装逼的缘故,曹孟德瞧他不顺眼已多时。孔融,这位东漢的大名士,装的是什么逼,犯的是什么罪?从他让梨的事迹被廣为流传来看,此人是典型的道德装逼犯!

说一段孔融装逼的故事。孔融做北海相的时候,有一天在路上看见一个人在坟墓边哭泣自己的亡父,就停下来仔细观察,发现这人虽然满脸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淌,脸色卻一点都不憔悴。当即把这人抓到官府,以“不孝”的罪名给杀了。你说这人不是倒霉催的么?

按照人之常情,谁人家里有亲人亡故,朋友们大多会表达慰问之意,并以节哀顺变保重身体相劝。然而,在东漢末年,那个行将动乱的岁月,父母过世,类似孔融之流这樣的大小儒棍们,都以悲伤到容毁骨立为榮,孔融就曾经靠这个博取高名享有盛誉的,他哪能容忍得下有人与自己的神圣理念背道而驰?杀不孝之人以发扬光大自己的高尚嘴脸,是必须的!这就是孔融款的道德范儿的装逼犯!

关于孔融让梨的故事,中国的成年人始终把他它作为最好的道德说教范本世世代代讲给孩子们听,以为这是我们谦恭敬让的传统美德,从来没有人质疑过这件事本质上的荒诞不经。首先来看孔融让梨的逻辑和理由,“哥哥年龄大,应该吃大梨”,这是什么逻辑?这是什么理由?少年孔融以这个逻辑和理由的让梨之举,是故意卖萌或是一个天生傻逼,我不得而知。但是,这个举动無疑地得到了周遭大人们的一直赞扬,都说孺子可教,这是一个好孩子!我感到很奇怪,为什么在场的大人里面,没有一个站出来告诉这个孩子:这个梨是属于你的,你没必要谦让给他人,你可以得到它,并有权利把它吃掉!但是,没有人这么说,似乎人人都为孩子的让梨之举感到欣喜,由此,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無耻与下作可见一斑!

非常欣赏上海的这个小学生的真实与勇气。在语文考试的试卷上,他真实地表达了自己“我不会让梨”的立场。其实这个孩子不是不知道让梨会得到赞扬的,在上一个‘孔融的什么美德值得我们学习’的填空里,他选择了“谦恭敬让”四个字,被老师判为正确。但是,这个孩子最终选择了拒绝“谦恭敬让”,被判卷的老师打了红X。我不明白,为什么拒绝“谦恭敬让”就一定是错误的呢?

在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之中,似乎都是被要求“让梨”与“奉獻”的,一个个的道德榜樣树立在你的面前,从孔融到雷锋,从刘胡兰到邱少云,从焦裕禄到孔繁森。所有的人都憋著一肚子的坏水想方设法地想骗取你手中的梨,想骗取那本应该属于你的东西,包括你的生命。而我们自己,在有意無意之中,让梨或被让梨,奉獻或被奉獻了。从来没有人,公开的表示一次拒绝。不是因为我们的特质里具有兔子般的的懦弱,还有狐狸般的的狡猾,与狮子般的的凶残。

在今天,我终于看到了,一个上海的少年,在一次语文考试的试卷上,公然地拒绝“让梨”,真是难以掩饰欣喜的心情,不由自主地发出赞许之声。对于那个给这个少年的答案打了红X的老师,我要竖起一根中指,告诉他:你可以去死了!

#

“孔融是家教失败的产物 孔融家庭也遭到了可耻的失败”
曲阜蜥蜴人孔家有什么家教?只有狗屁的家教而已!

#

在中国 小小的孩子都知道
大的要吃大梨 小的只能吃小梨 或者等人家大的发发仁義施舍之心 才配吃大梨
人家大么 就应该拿大的
我等小P民 就该拿小的啊
刑不上大夫 禮部下庶民 不论巧舌如簧的御用文人怎樣为这句话辩解 一直都是这么用的

把必然的義务 变成偶然的善心
吃大梨本是每个孩子可以公平享受的权力 自此没吃吃上 下次就优先让你吃 这樣才公平
孔融没有这么做 而是谦让 维护了大的的不正当利益 剥夺了小的的正当利益 然后通过自残的办法给小的予以补偿
自己在从父母那里得到赏赐的大梨
其实最大的梨是被孔融吃了

孔融是中国特权加仁義道德社会的经典教材
是中国人民愚昧無知的结晶

“無私奉獻”的仁義道德是最無耻的!
你告诉他是在做坏事,他都不相信。
“無私奉獻”的仁義道德,是专制社会配套的太极阴阳,無私的仁義道德是进行残酷专制的润滑油。

“無私”是蜥蜴人奴役人类的灵丹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