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106、沅陵 -- 苗家最后的文化中心 苗保存了先古历史
無頭像
匿名
該用戶匿名發帖 發表於 2016-12-29 06:52 
24.85.204.83
分享  頂部
106、沅陵 -- 苗家最后的文化中心;苗保存了先古历史


沅陵龙兴讲寺

湘西门户、南天锁钥沅陵县是湖南省面积最大县,有5852平方公里,而耕地面积很小,不到4万公顷。 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就在这一带繁衍;夏、商、周时苗人在此生息。秦始皇置沅陵为黔中郡。漢高祖五年改沅陵县。沅陵历代为州、路、府、道、省府、行署、专署治所。 在刘徹眼里,苗人家園是南蛮小国(其实他也知道不好对付),蒙高祖不弃与之通使通商。 刘徹黜百家、尊儒术、抚南蛮、驱匈奴是漢人盖棺的。 抚南蛮几字就显得轻松多了,也极不负责任。 其实刘邦也就一小混混,父辈连名都没有。刘徹杀人六亲不认,一家四分五裂,老婆自尽父子相残,用文明去照一照是不及格的。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漢武帝“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奢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無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無几矣。”

刘徹晚年的巫蛊之狱不就是要嫁祸于苗家吗? 苗家在江充与太子争权夺利滥杀無辜的时候与反右期间的老九何其相似?刘徹灭了闽越、瓯越、南越、夜郎多国。 最惨的是福建原住民了,男人都被杀绝了,遗传基因工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刘徹把俘获的女人送到长江、淮河、南海等地,配与漢族军人,扩大军事再生产。 漢朝对沅陵一波又一波的围剿都以失败告终,最有名的是不可一世的马援(伏波将军、新息侯)‘马革裹尸还’,后人怎么会忘掉呢! 从此,漢朝对“生苗区”的安抚也安静多了。

贞观二年,唐太宗李世民开始赦建佛学院龙兴讲寺,以“仁治”代替武治。 龙兴讲寺比南岳大庙还早建97年,比岳麓书院早建348年。 这一招还真毒。世上最毒的莫过于文化谋杀了,杀人不见血。 漢人以通商的名義涌入,苗家也积攒了不少银子,相对过了一段無大难的日子。 好景不长,到了明朝,大规模的杀戮又开始了。 苗家的瓦乡人,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红苗,始终走在了漢苗沖突的最前列,真是伟大。

把龙兴讲寺时期的苗人和美国的20几万苗民比一下,你就会发现,同化是不能以武力达成的,除非把对方灭根了。 但是,如果苗家仍然没有文字,那么在现代文明里被同化是极有可能的,也是必然的选择。

#

沅陵的人 -- 沈从文
“由常德到沅陵,一个旅行者在车上的感触,可以想象得到,第一是公路上并無苗人,第二是公路上很少听说发现土匪。”

我只引两句,其它的自己读去。 你在沅陵上了年岁的老人面前千万别说剿匪者的功绩。

#

欢兜的三苗国战败以后, 苗家并没有像漢人说的那樣群龙無首了,而是移到了另一个中心:沅陵。 沅陵才是苗家最后一个文化中心。 苗家在沅陵的悲惨历史那才是需要重点著墨的。 我先说两个例子。

1 苗家拯救了漢文化:秦始皇焚书坑儒,演绎了一出‘学富五车,书通二酉“的经典闹剧。这个二酉洞就是沅陵的。 庄子:“惠施有方,其书五车。” 怎么说华夏族人才高八斗、学识渊博、甚至汗牛充栋都可以,但书通二酉就不是用来形容读书多、学问渊博、才华横溢的。 秦朝博士官伏胜冒著生命危险,从咸阳偷运出书简千余卷,水陆跋涉,藏于二酉洞中,才保住了部分先秦文典。 那末同樣,苗家人藏书也是冒著被灭族的危险的。刘邦在重新获得这批书简时,亲自题写了“文化圣洞,天下名山”。 这个伏胜为什么要把书藏于苗家的地盘上呢?莫非伏胜也是苗人或事主另有其人?

【啊呀,苗保存了先古历史】

唐太宗是分离苗家的第一大盗。 其手段非常高明: 赐姓。 把苗家按族群赐予漢姓麻姓是湘西五大苗姓之一。 欢兜的三苗国战败以后,由湖北麻城迁来。麻、梁同宗。

麻姓以农、医见长。苗家有很多东西是以麻字开头的:麻酒是苗家发明的,长征的时候中共还用过。麻药也是苗家发明的。麻布,麻椒,麻索,麻竹,麻豆,蓖麻这些农耕文明的遗产都出自麻家之手。

乌麻,天麻这些都是苗家草药里的东西。 李时珍不知道偷了多少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