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46、蚩尤被黄帝擒住后遭生剥活割 身首异处
無頭像
匿名
該用戶匿名發帖 發表於 2016-12-28 10:18 
24.85.204.83
分享  頂部
46、蚩尤被黄帝擒住后遭生剥活割 身首异处残肢极少存

核心提示: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记载:轩辕黄帝摛住蚩尤,生剥活割了这个被俘的失去抵抗力的国家元首,对其尸首实施了极端的污辱,骨肉横飞、身首异处,肢体残余無多,就地掩埋,这就是重聚的“肩髀冢”部分。

本文系佛塔地宫建筑研究专家、舍利文化学者汪海波供稿

【编者按】:佛塔地宫建筑研究专家、舍利文化学者汪海波经数年考察调研后,撰写了《蚩尤古迹考》和《蚩尤故地考》等考证论文,他认为南旺,就是黄帝和蚩尤战争的发生地,是中华文明创始时期的重要基地。“涿鹿”之名源出鲁西南的“蜀之麓”,苗人祖先兴起于鲁西南。

位于山东省汶上县的南旺是京杭大运河的“水脊”和“咽喉”所在。明永乐九年(1411年)创修大运河南旺分水枢纽工程,南旺湖成为分水枢纽的主要“水柜”。

远古时代的南旺湖区山川秀美,麋鹿遍野,黎民安乐。南旺是一个宏伟壮观的特大规模的城垣,这个相当于龙山文化时期的古城已经具备了都城的功能。虽然深埋地下数千年,但民间传说至今不衰,是苗族古歌谣中屡屡提到的“金色大城垣”——“直米利”。

蚩尤,这位上古英雄、轩辕黄帝的老冤家,从来说不清、也永远说不清的老祖先,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遐想。南旺,就是黄帝和蚩尤战争的发生地,是中华文明创始时期的重要基地。余秋雨说:中华文明的襁褓,就在蚩尤与黄帝的战争时期、就是在战争发生地汶上地域,無法回避。

2010年9月大运河南旺枢纽大遗址被列入全国首批考古遗址公園立项名单;2011年中国文化遗产日正式啟动考古遗址公園建设;南旺枢纽遗址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随著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園建设、大运河申遗工作的推进和相关研究的深入,我们对炎帝时代的历史会有更加清晰而理性的认识。

一、大野泽:死生之地

“涿鹿之战”被认为是中华文明史创世大开篇。那么涿鹿究竟在哪里?“涿鹿”之名又何来?

余秋雨说:如果黄帝和炎帝知道今天地球上最大的族群把他们奉为共同的祖先,也许他们不会血淋淋地面对面、残酷地打下去了,但是,他们还是打了,血腥的出乎我们的想象--我们扯不住祖先们的衣袖。

涿鹿是指“涿”和“鹿”,两个字都是地名。近代以来,曾经有许多著名历史学家专门做过考证:上古“涿”的地望以今天汶上县南旺镇的“蜀山”为中心。王獻唐先生说:汶上县西南有蜀山,是蚩尤部落聚居地。以蜀山为中心的鲁西南地区曾经长期存在一个“古蜀国”;胡厚宣先生明确指出蜀的地理范围:北自泰山、南至汶上;吕思勉先生分析蜀在兖、徐之间,并指出:蜀山即涿鹿之山,实蚩尤氏故国。原来“涿”即是“蜀”。

“鹿”是指“麋鹿”,后来被神话为“麒麟”。现代动物学家也认为古代所谓的“麒麟”就是麋鹿。

麋鹿最初生活在气候湿润的大野泽。在商代,大野泽还是一派“麋鹿在牧,蜚鸿满野”的自然景象。麋鹿的最终消亡主要因为人类無节制的猎杀。甲骨文中武丁时期“逐鹿”卜辞有“一次可得麋鹿四百五十一头”的记载,《逸周书》记载周武王一次围狩获“麋五千二百三十五”等,都是数万人参加的大型狩猎。这樣大规模的猎杀多采取焚烧森林的灭绝行为。所以麋鹿至春秋时期已是凤毛麟角。

孔子时代很少见到麋鹿的踪迹了,以至视其为“怪物”。《左传》上记载的“西狩获麟”的故事,不过是说偶然捕获到一头有角的公麋鹿,孔子可能联想到涿鹿大战的血腥惨烈,看到麋鹿惺惺哭泣,因为他曾在此地为官,对当地历史地理相当熟悉,预言群雄逐鹿不可避免。

巨野县东北有重聚蚩尤肩髀冢,附近又有一“麟冢”,即“西狩获麟”处,其实就是“鹿”的遗踪。今天的大野泽遗址还遗留有许多“鹿”的地名,如汶上的“鹿角湾”、“鹿庄桥”,梁山的“鹿吊”,郓城和嘉祥还有“鹿庄”等等。

大野泽是由河水、济水和汶水交叉积聚而形成的内陆淡水湖,历史上多有变迁,但基本上是在汶上县到巨野县之间游移,如宋代的梁山洎、明清时期的“北五湖”,都是古大野泽的遗存。

轩辕黄帝和蚩尤之间的战争就发生在大野泽一带。也就是说,涿鹿之战的发生地就在蚩尤的埋身地附近。

《皇览》是最早记载蚩尤的埋身地一部史书,编成于三国曹丕时代。这部书明确记载:黄帝杀死蚩尤后分尸,分别埋在“阚”和“重聚”这两个地方。

这两地都在大野泽范围内--“阚”居其东、“重聚”居其西,相距不到五十华里。

重聚--这个被称作“重”的村聚,是蚩尤与轩辕黄帝争锋的決战地,也是蚩尤被杀的刑场。“阚”毗邻致密城,相距只有数华里。

“重聚”之“重”是蚩尤的军旗。“重”的甲骨文图形是“中”字上加“又”。“中”是蚩尤的徽帜,用于立旗聚众。蚩、黄大战,蚩尤以“旗”相号召,“重”是用于集结的“军旗”;轩辕黄帝则以战鼓(彭)相号令。“重”的释義是移动的、用于引导方向的、特别军事行动的战旗,是蚩尤的军魂。

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记载:轩辕黄帝摛住蚩尤,生剥活割了这个被俘的失去抵抗力的国家元首,对其尸首实施了极端的污辱,骨肉横飞、身首异处,肢体残余無多,就地掩埋,这就是重聚的“肩髀冢”部分。《仙鉴》又说轩辕黄帝异地埋葬了蚩尤的首级——应该是作为劝降物送到了蚩尤国都致密城,从而就近埋葬。

国家的覆灭是宗庙祭器的毁坏,地名的迁徙是图腾的转移。“涿鹿”成为战胜的轩辕黄帝的图腾之一部。黄帝都彭城(今江苏省徐州附近),距离致密、重聚均约一百华里。涿鹿既并入黄帝国土,故而出现了“涿鹿之野”的说法,是以黄帝中心论之。历史的地理从来以胜利者为核心坐标。

“涿鹿”之名最初在汶上县南旺的蜀山、大野泽一带,本是蚩尤国土,也是黄帝和蚩尤争战的地方和蚩尤战败埋身的故土。黄帝打败蚩尤,征服了涿鹿之民、占有了涿鹿之地,邑于“涿鹿之阿”,“涿鹿”之名于是也为轩辕黄帝所有,进而延伸、连接到其原有的统治中心地“轩辕之丘”——彭城。

二、亡国之痛:蚩尤部落遗民何去何从

蚩尤遗民在涿鹿大战之后与华夏族团又抗争了一千多年,战败后陆续背井离乡迁徙蛮荒,非止一朝一代。被驱逐的蚩尤遗民,怀著对家園和先祖宗祠的依依眷恋,在新的聚居地仍然沿用故国图腾,隐忍亡国之痛、以表种族不灭。

史书上说:“黄帝斩蚩尤于中冀。”中冀又是哪里?

古人注释很多:中冀,古地名,指中原地区;正中冀州,曰“中土”;冀州“中土”也,故曰“中冀”;顾炎武先生说:“古之天子长居冀州,后人因之,遂以冀州为中国之号”。“中冀”是上古时代有所特指的“王化”的四渎之域、中原之地。

王青《中国神话研究》认为九黎之君蚩尤的事迹“大多在今山东西部,更具体地说,是在今山东东平、汶上与巨野。”引马培棠先生的话说:这个中土冀州原名当为“兾州”,意思是“人民之土”,后来才转以名北方。怀来涿鹿之名是“将山东的地名附会在河北了,而山东西部之涿鹿在后世反而湮没無闻。”

前面已经提到:中冀之“中”的甲骨文象一支猎猎旌旗。唐兰先生说:“(中)本为氏族社会徽帜。古时有大事,聚众于旷地先建‘中’焉,群众望见‘中’而趋赴,群众来自四方则建‘中’之地为中央矣。”“中”是“旗”的初文,引申为“中央”之義。“重聚”就在“中冀”的地域范围之内,汶上古称“中都”,是“中冀”的地名遗存。

晉代王嘉《拾遗记》上记载:“轩辕去蚩尤之凶,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迁恶者于‘有北之乡’”。

今天简称为“冀”的河北省一带在蚩尤和黄帝的时代还没有被开拓,时称“有北之乡”。“北”的甲骨文形象是两个“夷人相背”,透露出“北”初为被倒挷著流放的夷人聚居地。“兾”字即由“单”字演化而来,“兾”的甲骨文形象是双手高举面具而舞蹈,是古代巫鬼教的法事活动。“兾”是“冀”的古文,和“单”都是“中土冀州”的遗存。河北之“冀”是“有北”之“兾”,烙印著清晰的蚩尤遗民北迁的痕迹。

《路史》上说:舜的老师名叫善卷,封地在“单父城”。单父城就是大野泽畔的单县。“单”通“善”,指蚩尤之“民善者”。“单”字的甲骨文形象酷似一个长著极其夸张的长角或突出的眼睛的巫鬼面具,说明居住在“邹屠”的蚩尤遗民的“善者”仍以蜀山为中心。梁山本称“良山”,是“良善之山”;壽张本名“壽良”,意思也是“善者”的聚居地。这里的蚩尤黎民与黄帝百姓事实上已经融合一体了。

三、王者归来:数千年屹立不倒的蚩尤战旗

《皇览》记载:“蚩尤冢在东平郡壽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仙鉴》记:蚩尤身首异处,黄帝令埋葬其首于壽张。

漢魏之时“阚”属壽张县。壽张县今已不存。壽张,古称“良”邑,因境内有良(梁)山而得名。《壽张县志》记载:“蚩尤冢在县南五十里”。

蚩尤的首级冢为何称“阚”?“阚”在辞书中解释为“兽怒声”、“犬声”、“狗城”等,属于“恶谥”。辞书释:“阚”即“监”,“阚”有监视、牢狱之意。蚩尤虽死,刑首仍在“监囚”之中,阚城就是“牢狱之城”。

《路史》等记载:“阚,鲁地,在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地在汶上县西南旺湖中。”

“阚”除了历史记载和地名遗存,尚有大量地图资料,清晰地标识出“阚”蚩尤冢在南旺湖中。按百度地图测距:南旺湖阚城蚩尤冢位于漢魏壽张县治、今东平县新湖乡霍庄村以南,直线距离约25公里。经实地考察测量,阚城蚩尤冢的精确地理位置是:北纬35?34?33?,东经116?21?03?。

蚩尤很可能被杀于深秋十月,这时满山遍野枫葉鲜红,残阳如血、云似火烧,英雄末路也是感天动地。

丁山先生说:“炎帝是火神,是兵神,在天即是‘蚩尤之旗’。”蚩尤旗成为后世義军和王者征伐的战旗。司马迁记载秦始皇封禅东游,行禮“东平陆监乡”,祠祀蚩尤;漢高祖起義也首先祠祭蚩尤,漢宣帝还在阚城设立了蚩尤祠。后世天子出师祭“兵主”蚩尤遂成定制。

蚩尤不仅为天子所祀,在民间也有很大的“魔力”。端午节最早就是祭祀蚩尤除疫的民间活动;“十月一”祭祀蚩尤在汶上一带称“鬼节”或“寒衣节”。儒家文化发祥地顽強保留著鬼节祭祀蚩尤的风俗,说明蚩尤时代人神沟通的“巫鬼教”遗风在民间根深蒂固。

今天苗族地区也有十月祭祀蚩尤的活动,是为岁首十月大节。据记载:独山州苗族以十月朔日为节,即以农历十月过苗年;台江县巫脚、寶贡、孝弟等地也都是在十月过大年。据考察,云南文山苗族地区每年十月的“踩花山”活动也是为了纪念先祖蚩尤:花山场中所立的花杆选择挺直高大的松柏,以鲜花装饰成高大的彩树,上挂一幅三尺六寸长的红布,称之“蚩尤旗”。立花杆时,主祀人念念有词,追述战争和迁徙的历史,场面庄严神圣。

令人感叹的是:苗族聚会的重要标志“花杆”,就是上古时代“建中”的遗存,是永远不倒的蚩尤的战旗。


(四)、传奇的战斗

   在中国远古原始社会解体的时期,发生过一次重要的部落联盟之间的大战,那就是“涿鹿之战”。战争双方的领袖,分别是黄帝和蚩尤。黄帝是许多以猛兽为图腾的北方的氏族联盟的领袖,在与蚩尤为首的“九黎”“三苗”等氏族联盟发生大战以后,又在阪泉之野战胜了以炎帝为首的氏族联盟。据《史记·五帝本纪》的记载,当时轩辕黄帝“教熊罴貔貅?(左豸右区)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说黄帝教许多猛兽去作战,似乎难以令人相信,但是如果把这些猛兽理解为氏族的图腾,那就清楚了。据《史记》的注文,罴是一种黄白色的大熊,貔是一种白狐,?(左豸右区)是狸一类野兽,再加上熊和虎,都是颇为凶残的食肉猛兽。这些以猛兽为图腾标志的各北方氏族,在军事领袖黄帝指挥下,英勇善战,他们的势力不断向南扩展,终于触犯了雄踞南方的蚩尤,沖突的结果是涿鹿大战。在古史传说中,这是一场传奇的战斗,许多神鬼都来参战,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

   【满族努爾哈赤“借狐兵”就也是驱赶很多狼才虎豹,原来黄帝也会这一招!】

   当黄帝与蚩尤两军在涿鹿之野遭遇后,蚩尤散播了浓雾,害得黄帝的大军被笼罩于浓雾之中,难辨方向,而铜头铁额、头上生角的蚩尤兄弟,不时从雾中出现,使黄帝措手不及,连连失败。为了摆脱浓雾的包围,黄帝的一位臣子风后运用鬼斧神功的本领造出“指南车”,结果,尽管浓雾弥漫,黄帝大军依然沿著正确的方向行进,终于从迷雾的困扰中解脱出来。战斗继续进行,黄帝军队面前依然困难重重,因为蚩尤的部下极为悍勇善战,同时他本人还是制作兵器的专家,甚至掌握了制作金属兵器的非凡本领,制出的兵器远较黄帝军队使用的精良。此外,蚩尤还得到魑魅魍魉等妖魔鬼怪的邦助,常人难以对付。黄帝也不示弱,赶快去请来水神应龙,布成水阵。岂知蚩尤已经预先请来了风伯和雨师,一时天昏地暗,雷电交加,一举沖破应龙的水阵,大水反而使黄帝的军队攒不成军。为了逃避失败的噩运,黄帝到天上请来名叫“魃”的天女,旱女魃作法的结果,风雨全消,大水退去,大地苦旱。黄帝的军队重整旗鼓,终于战胜蚩尤,并将蚩尤擒获,后来由应龙将他杀死在“凶黎之野”。

   【又是大明金属火器败在游牧民族下的一个翻版】

   摒去涿鹿之战传说中的神话成分,可以看出这场大战持续时间之长,动员的力量之多,战斗之残酷和激烈,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
  
   要取得涿鹿之战这樣规模空前的战斗的胜利,促使人们去制作更为锋利的兵器,仅仅利用带锋刃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狩猎工具)进行战斗,已经远远無法满足战争的需要了。严酷的现实逼迫人们进行改进或发明新型的兵器,而军事领袖对此更加关心,因为战争的胜败与他的身份地位紧密关联,皇帝本人努力于新式兵器的研制,同时也鼓励他的部下改进和创新,因此在许多古代史籍和传说中,把多种兵器的发明归功于黄帝和他的臣子。例如在《世本·作篇》中说“挥作弓”、“夷牟作矢”,这位弓的发明者挥和发明箭(矢)的夷牟,都是黄帝的臣子。另一些史藉中还把弓箭的发明权直接归功于黄帝本人。山东银雀山西漢墓出土的竹简本《孙膑兵法》中,明确地记录剑这种兵器是黄帝所发明的,虽然从考古发掘出土的实物来看,剑这种兵器的历史还無法延伸到远古的黄帝时期,但这些传说反映出黄帝的时代,正处于兵器从一般生产工具分离的关键阶段,也可以说是随著从部落联盟向国家转化的过程,兵器也随之进入它的童年时代。
  
(五)、蚩尤成“兵主”

   蚩尤在“涿鹿之战”中失败被杀,但是他的功绩并没有被人们所遗忘。传说他曾发明了“五兵”,还传说他当时已懂得用金属制作兵器的技能,似乎青铜时代最普遍使用的兵器如戈、矛、戟、殳等都是他发明的。在漢代的画像石的图像中,常可以看到蚩尤的形象,他被画成似人非人的神兽形状,双手各执一兵器,两足也各抓一件兵器,头上还顶著一件兵器,总共有五种不同的兵器。也有的图像上他的两足不抓兵器,而在左右胁下各佩带一件兵器,总数仍是五件,以合于蚩尤发明“五兵”的数目。当然,这种手足持兵器的蚩尤图像,是出于漢代艺术家的想像,但足以表明人们对这位精锐兵器的发明者的怀念。

   除了制作“五兵”以外,蚩尤在古代还一直作为军神或者说是战争之神受人尊敬,在中国古代称战争之神为“兵主”。其实,在古史传说中除了战败被杀外,还有关于蚩尤命运的另一种传说,这种传说见诸记载的时间,比蚩尤被杀的传说要迟得多。据《史记·五帝本纪》的注文所引的《龙鱼河图》一书,说上天差遣玄女下凡传授黄帝兵符,才得制伏蚩尤,然后黄帝让蚩尤主兵,以制八方。后来蚩尤死去,天下又乱起来,黄帝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将蚩尤的画像送到各地以表示他并没有死。这樣,人们以为蚩尤还在人世,于是八方又臣服于黄帝。这个故事是迟到漢代才流行的。不过将蚩尤视为兵主,并祭祀他,确是先秦时就开始的事实。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东游海上,行禮祠名山大川及八神,八神之中的第三神就是“兵主”,祠蚩尤。据说这八神古已有之,也有人说这一地区的祠八神,开始于西周时太公望被封于齐的时候。祠蚩尤的地点是当时的东平陆监乡,已是齐国的西境。所以选中那个地点,与传说中的蚩尤冢有关。
  
   据魏人王象等撰写的《皇览》一书记载:“蚩尤冢在东平郡壽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谈到“蚩尤旗”,在当时还把天象中的一种彗星称为“蚩尤旗”。人们所以这樣称呼它,因为从观星术来说这种彗星出现是与军事有关,是大战的预兆。
  
   《史记·天官书》中记载:“蚩尤之旗,类彗而后曲,象旗。见则王者征伐四方。”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西漢墓出土帛书《天文气象杂占》中,确实画有一颗拖著长而后尾勾曲的圆星,下面榜题有“蚩又(尤)旗,兵在外归。”表明这些作于公元前二世纪中葉的星图,与《史记·天官书》的记载正相符合。

   到了漢代,凡都城都立有蚩尤祠。西漢的都城长安立有蚩尤祠,东漢时的都城洛阳也立有蚩尤祠,而且可能与存放兵器的武库距离较近,当名将马严拜将军长史时,皇帝曾命令他“过武库,祭蚩尤”,可见当时命将出兵要祭兵主蚩尤,他正是军神。这种祭祀蚩尤的作法,在中国古代沿袭很久,直到唐代仍然保持著出兵祭蚩尤的习俗,在李筌所著《神机制敌太白阴经》中,保留有当时祭蚩尤的全文,并且讲述了祭蚩尤的原因,主要因他造“五兵”制旗鼓,可见到唐代人们已对蚩尤是兵主(即军神)的认识相当淡没了。在祭文中,称颂蚩尤“烁金为兵,割革为甲。树旗帜,建鼓鼙。为戈矛,为戟盾。”祭文还希望蚩尤神保佑出师胜利,并说胜利的功劳应归功于蚩尤发明了“五兵”。表明后世,一直怀念著蚩尤的功绩。
  
   【漢代,凡都城都立有蚩尤祠。西漢的都城长安立有蚩尤祠,东漢时的都城洛阳也立有蚩尤祠,这种高规格,黄帝也没有啊!!这不是在祭祀军神,而是在祭祀上古天子!!】



@蚩尤之死:失败的战神

   瞿炜

   在古代神话中,古希腊罗马的战神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因为他不仅是一个性格暴躁的年轻人,英俊勇猛,尤其是,他和爱与美的女神阿芙洛狄忒偷情的浪漫故事,带著爱琴海的天蓝色彩。他们还生下小爱神厄洛斯(Eros,即丘比特)。他的名字叫阿瑞斯(Ares),罗马名字叫马爾斯,是古希腊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他嗜杀、血腥,是力量与权力的象征,也是人类祸災的化身。而阿芙洛狄忒(Aphrodite),罗马名字叫维纳斯(Venus),她从海水的白泡沫中诞生,躺在塞浦路斯海滩,白瓷般的肌肤,镶著蕨形的花冠,一直被认为是美的最高象征。

   相比而言,中国古代的神话,尤其是战神,显然更加残暴而面貌狰狞。关于他的故事,更有著黑暗的背景,与古希腊天蓝色的明亮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位中国的战神,就是与黄帝大战于涿鹿的蚩尤。

   关于他的事迹,大多记录在《山海经》《太平御览》《神异经》或《述异记》中,形象怪异,残暴凶狠,所谓“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诛杀無道,不仁不慈”等。《述异记》中说:“有蚩尤神,俗云:人身牛蹄,四目六手。今冀州人掘地得髑髅如铜铁者,即蚩尤之骨也。今有蚩尤齿,长二寸,坚不可碎。秦漢间说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

   有关他的事迹,也记录在正史中,《尚书》《史记》等都有关于他与黄帝“涿鹿大战”的记载,可见这一场大战是中国远古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的事件。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微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炎帝),是为黄帝。”《尚书·吕刑》记载周穆王敘述刑法的源流时,说蚩尤作乱,以酷刑、杀戮来统治人民。

   我不知道古希腊罗马神话,与历史真实有多少实在的关联,阿瑞斯与阿芙洛狄忒的故事都写在《荷马史诗》里面,特洛伊古城至今没有确凿的证据指出其具体的位置,有西方的考古学家通过各种科学手段,寻找它的遗址。有报道说在土耳其沿海找到了。更有学者指出,《荷马史诗》中的故事是有历史依据的。

   但是我相信,中国的神话,与历史真实是有著密切的关联的,因为中国是一个重视历史的国家,五千年的历史,其中许多细节,竟都有记载。因而我更相信,蚩尤曾经真实地活在这片大地上。有人认为他就是炎帝,有人认为他是炎帝的后裔,并根据谱系指出他是炎帝的孙子。不管怎樣,他代表了华夏民族中的另一个部落集团是没有疑義的。他曾是黄帝的“六相”之首,掌天时,又负责掌管青铜等金属冶炼,号称“兵主”,可以肯定,他是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因此他的兵器十分精良,犹如今日之美国人所掌握的武器制造技术一樣。炎帝与黄帝本是兄弟,都是少典之子。而炎帝作为中国的统治者,他的权力曾经受到诸侯,也就是各华夏部落的削弱,于是黄帝崛起。因此,蚩尤作为炎帝部落的首领之一,反对黄帝是必然的。由于他的武器精良,又能调动风伯雨师,呼风唤雨,黄帝与他九战皆败,只好祈求上天神灵的邦助。后来他终于憑借风后与玄女在发明指南针与八阵图的基础上打败了蚩尤。玄女是代表了北方的女神,而蚩尤代表了多雨的南方的部落集团,故蚩尤能作大风雨,黄帝很無奈,而九天玄女则带来了北方的干旱。一些西方的漢学家指出,世界上许多王朝的最后灭亡,都与天災有关,尤其是干旱,这是最主要的災难。而中国的许多王朝的覆灭也与此有关,比如漢唐等。我想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旱災是悄無声息的,不比洪水地震之声嘶力竭,但洪水地震大都属于局部地区,而旱災卻是大面积的,其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整个国家粮食的颗粒無收与水源的极度短缺,由此必引发社会的动荡与不安。蚩尤的覆灭,大约也与此有关,这是神话故事留给我们的历史信息吧?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黄帝是“正義”与“秩序”的象征,而蚩尤则是“邪恶”与“混乱”的代表。蚩尤战败后,黄帝对他的处置非常残酷,他将蚩尤的皮剥下来做成箭靶,把他的胃掏出来做成蹴鞠,把他的骨肉剁烂,做成肉酱。这是从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经·正乱》中记载的。大概这就是蹴鞠最初的形成了,有人说那是蚩尤的头被踢来踢去而不是他的胃,不管怎樣,反正蚩尤之死,是非常悲烈的,大概身首异地了,所以他有两个冢。《史记·五帝本记》中说:“传言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杀之,身体异处,故别葬之。”其墓地一处在壽良(即今山东东平县西南,也即漢宣帝建蚩尤祠之所在),一处在锯野(即今山东锯野县东北)。《皇览·冢墓记》说蚩尤冢高七丈,在东平郡壽张(即壽良)县阚乡城中,而蚩尤姓阚,故其后代亦姓阚,他们每年十月都祭祀蚩尤。有专家考证,蚩尤正是九黎三苗的祖先,其部族后来南迁云贵高原及东南亚地区,今日苗族乃其后裔之一。

   胜利者总是最终得到“被批准的暴力”,無论怎樣残忍地处置对手,都可以正義的名義。于是蚩尤不得不沦为牛头兽身而解人语的神力怪兽。我相信对蚩尤的描绘,大约都来自黄帝一方的宣传。也有专家考证,蚩尤属于以牛为图腾的部落,所以才有这樣的形象与化身,大约他黑色的大纛之上,那巨大的牛角正是他的徽标

   無论黄帝一方怎樣宣传蚩尤之可恨可恶,但仍有人敬仰这位叛逆者勇敢的精神,这些人包括其族人,也包括那些或许知道一些真相的人,于是,他终于被尊为战神,受到历代祭祀。据《史记》记载,刘邦在起兵的时候,就曾在沛县向他歃血祭祀。

   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记》中说:“司兵之星名蚩尤”,也就是那时的人们将天上的慧星说成是“蚩尤之旗”。

   《史记·天官书》又说:“蚩尤之旗,类慧而后曲,象旗,见则王者征伐四方。”也就是出现作为“蚩尤之旗”的彗星,对战争是有利的。所以在战争开始起兵时,要祭蚩尤。

   待“天下大定”以后,漢高祖又“令祝官立蚩尤之祠于长安。长安置祠祝官、女巫。”这多少让我有些诧异,因为蚩尤明明战败,并被残忍地剁烂了骨肉,可谓無论从精神还是肉体上,都已遭到徹底的失败,古人反而不仅要祭祀他,还要他庇佑出征的人们得以凯旋,可见在古人的世界里,黄帝的宣传并不足以贬低蚩尤的伟大,知道真相的人还是对他充满了敬畏。而对我们来说,五千年前的真相早已不再重要。

【糊涂,那为什么蜥蜴人势力就把掩盖真相看的那么重要呢?为什么你认为不重要的,蜥蜴人卻看得那么重要呢?】


   而对他的纪念,民间更甚。这正所谓“群众的眼睛雪亮”,人们才不管官方的宣传,说他是怎樣的牛鬼蛇神,怎樣的邪恶狰狞。梁代任昉《述异记》就记录了南北朝时祭“蚩尤神”的情況:“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漢造角抵,盖其遗制也。太原村落间,祭蚩尤神,不用牛头。今冀州有蚩尤川,即涿鹿之野。漢武时,太原有蚩尤神昼见,黾足蛇首;主疫,其俗遂立为祠。”此书还说“涿鹿今在冀州,有蚩尤神,俗云人身牛蹄,四目六手。”事实上,蚩尤,無论被认为就是炎帝,或炎帝的后裔,有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是同胞無疑。我们现在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所以蚩尤同是我们英雄的祖先,我们如今对他怎樣祭拜,都不为过。

   朝鲜也祭蚩尤神。朝鲜人亦将蚩尤视为自己的祖先。近来韩国出过一部戏说历史的长篇小说《蚩尤大帝》,写蚩尤怎樣打败黄帝,成为朝鲜的祖先。这篇小说据说一度引起国人的愤慨与异议。其实这有什么奇怪呢?朝鲜族与华夏各族本来就同根同源,在商纣王时代,纣王的叔叔箕子在商朝覆灭后,带著众人在朝鲜半岛建国,周武王也做了顺水人情,将其地分封给他。

   中国的战神,竟是失败的怪兽形象,这多少让我有点感觉窝囊。直到将骁勇善战的关羽奉为财神之后,中国的尚武精神大约从此遭到了可笑的异化。在我的印象中,自宋以后,中国在对外战争中似乎一直以失败而告终的,古代留给我们的《武经七书》中所有的谋略,似乎都不起作用,这与蚩尤的处境,大概多少有点关联吧?

   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战神阿瑞斯,是一名百战不厌的武士。他尚武好斗,一听到战鼓声就手舞足蹈,一闻到血腥气就心醉神迷。哪里有鏖战,他就立即沖向那里,不问青红皂白就砍杀起来。他盔甲上插著漂亮的羽翎,臂上套著皮护袖,手持的铜矛,英姿勃发。他得天独厚,威武敏捷、孔武有力、魁梧壮伟。他时而徒步战斗,时而驾御著一辆四马战车迎风挥戈——那四匹马是北风与复仇女神的后裔。这让我想起蚩尤的风伯雨师与黄帝的九天玄女。与中国的蚩尤相比,阿瑞斯显然阳光许多,可爱许多。
   
   蚩尤死后,据说他的躯体化为枫树。我由此猜想,他大约是在秋天战死的,那时,在经历了一场可怕的干旱之后,蚩尤终于被黄帝征服,漫山遍野的红葉,犹如他喷洒的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