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关于蛇身人面(图)
無頭像
匿名
該用戶匿名發帖 發表於 2016-12-2 08:55 
24.85.204.83
分享  頂部

关于蛇身人面

作者:易阳紫

标签:奇闻/逸事        分类: 随写杂谈


2007-12-02 23:54:36


以前有剪报的习惯,见到喜欢看的文章或者图片都会剪下来。现在转入正题,请看看下面的两张图片。




《“狮身人面”应是“蛇身人面”》

这篇文章是在《羊城晚报》剪下的,当时觉得这观点很特别,作者那樣分析很有道理。




几年后读大学时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了上面这樣一幅图片, 当时是大为震惊。


具体是什么时间我记不住,似乎在1999年。从这个的造型来看,它和埃及的狮身人面像是同出一辙,说它和后者没有一点渊源上的联系,是不大可能的吧。也许“狮身人面”真的就是“蛇身人面”。



《山海经》的“海外西经”写:
“ 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壽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而这张图片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证据了。


   ........      


有专家认为:上古先祖多蛇形
(上古留下的伏羲女娲图都为蛇身人面,看来上古人类更喜欢这樣来描绘部落的首领。)


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的副编审刘雁翔先生认为在上古时代,并不是伏羲一人被描绘成蛇形,除伏羲之外,还有女娲、黄帝、西王母等人都是以蛇形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据统计,《山海经》中所记载的454个人物中与蛇形有关的人物就达到138个。

可见,用蛇形来描述先祖是上古时期的一种比较常见的崇拜方式。


我很喜欢考古推论的书,曾经看过学者何新的《诸神的起源》,当时是爱不释手,后来又买了他的《龙,神话与真相》,是时事出版社2002年出的。去年也买了苏三写的《历史也疯狂》,书中提出了不少具有爆炸性的观点(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找她的书来看,或者去她的博客看看也可以),里面关于中华文化和埃及文化同源的观点,我很感兴趣。因为以前在一些报纸杂志上也了解到一些相关的观点,比如有人说《山海经》记载的是全球各地的地理情況,它其实是世界地图,我深以为然。

而苏三的书则写得更加详细,她认为金字塔在《山海经》就已经有记载了,而狮身人面像似乎叫做蛇身人面像才对。在她的书上是这樣写的:

      《海外北经》: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面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沖南方。     

      《大荒北经》: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北。     

      《海内北经》: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

以上为最早的埃及金字塔的文獻记载,有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以及共工之台,证明金字塔为众帝之台,非一般寻常建筑。台四方,正是金字塔的形状。 伏羲氏时,埃及为居南的南岳赫胥(埃及的古音)所有,“赫胥居南”,“共工为上相,柏皇为下相”,就是共工据有上埃及。

后祝融氏族迁往埃及,获得共工之位,占据整个埃及,原共工之臣相柳臣服于新的共工,就保有下埃及。所以上埃及为鹰图腾,下埃及为蛇图腾。     

禹用相柳的血,三仞三沮,砌成金字塔,由此可见,金字塔的石块用的是类似水泥的物质浇制,并非天然的石头所制成。现在的考古发现也已证明这一点。   

…… 台(共工之台)之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沖南方。这就是狮身人面像,似乎更应该叫做蛇身人面像才对。古埃及人似乎更喜欢蛇一些。蛇身,人面,披发,应为共工之像。(上古留下的伏羲女娲图都为蛇身人面,看来上古人类更喜欢这樣来描绘部落的首领。)

我看了她的书后,写信把我收集到的这两张剪报发给了她。

今天在网上搜索了一下 —— 蛇身人面,找到了下面这些图片。



1.人首蛇身纹陶绘


“伏羲”是传说中人类的始祖。根据古代典籍,伏羲与蛇有密切的联系,《帝王本纪》说: “庖牺氏蛇身人首”;《拾遗记》说 “蛇身之神,即羲皇也。”这幅《人首蛇身纹》与古籍记载相符合,彩陶所绘的正是一个人首蛇身的形象,人首的眼、眉与嘴都清晰可辨。不过由于拍摄的问题,在这图片上看得还不是很分明。



2.人首蛇身玉饰

河南光山出土。春秋。玉料呈黄色。两件形制相同,体扁平,椭圆环。臣字形目,以阴线饰发。背面饰纹相似。





3.绘彩人首蛇身交尾俑


在巩義(暑假时在那里过了一夜,但是都不知道还有博物馆的,遗憾呀!)博物馆里陈列著一个珍贵的绘彩人首蛇身交尾俑,它是1995年5月在修建巩義市第二造纸厂时发掘的唐墓中抢救出土的。据专家们考证,这就是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的艺术形象。它是唐墓中的随葬冥器,属于唐三彩的一种,是唐代厚葬之风的产物,反映了古人对人类产生和文明发源的想象和推测,被称为东方的“亚当和夏娃”。

这个绘彩人首蛇身交尾俑高29厘米,宽29厘米,厚14厘米,手制素烧,陶胎粉红色,造型基本为圆形,上施彩绘依稀可见,正反两侧各塑一男一女,其中面容圆润丰满的是女娲(如图),面容清瘦的是伏羲。二人均为人首蛇身,兽足前伸,利爪蜷曲,做匍匐状,头发茂密,丝缕可数,向上挺起缠绕,身体相交至头顶呈佛光火焰纹。黑线画眉点睛,唇涂红彩,刻画发型,有墨绘痕迹。

这个绘彩人首蛇身交尾俑制作精致,造型奇特,线条流畅,和在朔黄铁路出土的人面蛇身兽足陶俑颇为相似,为考古研究提供了寶贵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