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452) 儒教在当代社会改革中能起什么作用?负作用
無頭像
匿名
該用戶匿名發帖 發表於 2016-11-20 08:10 
24.85.204.83
分享  頂部
美国漢族博士后教你看世界(452):儒教在当代社会改革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只能是负作用

由春秋时期的孔丘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只经历了群雄割据的战国时期和短命的秦王朝,在漢初即被“独尊”,而其它百家学派则遭到“罢黜”。

此后直至清王朝灭亡、帝制被推翻,儒家以绝对的优势统治了中国思想界、中国人的思想长达2000余年。
儒家不只是在思想方面长期占有绝对统治地位,而且由此更对政治、教育等各个方面具有了控制力量。
这个儒家综合体系因此自称并被称为“儒教”。

就是这樣一种极端保守的思想体系,在当前的变革呼声中又活跃起来,宣称能夠与时俱进,能夠积极地推动社会改革。

从而要求给予它高度的重视、积极的评价。

那么,做此鼓吹的人所提出的理由是什么?
儒教在当代社会改革中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有些鼓吹者宣称儒教是倾向民主的。
——無论他们认为中国的帝制是民主的,还是认为儒教并不是支持帝制的思想体系,
無论他们是真地無知还是故意歪曲,
这种以否认基本事实的方式来做辩护的做法,都不存在与其辩论的基础。

大多数鼓吹者则主要強调儒教的道德价值。
強调道德,确实是儒教的基本立场、中心观点之一。
孔丘就认为“道德禮義比任何政治制度更为重要”。
这个可以展开讨论。

这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
道德与政治的关系是怎樣的?
儒教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第1个问题:道德与政治的关系是怎樣的?

以《君王论》一书闻名的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尼可罗·马基亚维利(公元1469-1527),将“政治”划归“公共领域”,将“道德”划归“私人领域”。并且提出“政治無道德”的著名观点。

而儒教的观点与此恰相对立。
儒教不但认为政治有道德,而且认为道德正是政治的根本。

下面是当代儒教鼓吹者乐意引用的、具有代表性的一节话:
---------------
《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耻,禮不愈节,義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無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
显而易见,这是把“政治”理解为“统治”,是站在专制统治者的立场上看问题。

而西方民主思想家看待这个问题的立场则截然不同。
例如著有《论国家的作用》一书的德国教育改革家威廉·冯·洪堡认为,人愈是自由,他本身就愈是独立自主,愈是会善意对待他人。
国家本身不是目的,国家的基本任务是保障人的自由。
国家不能通过法律来促成公民积极的行为(这里可以延伸为高尚道德);相反,只有在没有这类法律的情況下,才能产生公民的积极行为。

再如捷克作家、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后来当选捷克共和国总统的瓦茨拉夫·哈维爾在写给当时的统一工人党总书记胡萨克的公开信中尖锐地指出:
-------------
如果只看日常生活的表面,只从统计数字和官方报告来衡量,国家成功地获得了安定,但如果从社会的道德与精神复兴,人性和自由的扩展,人的尊严的提高这种角度看,社会并不是安定的,而是处于空前的危机之中。因为人民对政府的服从,社会表面的团结,根源只是人们的恐惧。
与恐惧相联系的是善恶观的沦丧和言不由衷。
秩序建立了,但代价是精神的麻木,心灵的寂灭,表面的安定取得了,但代价是社会的精神和道德危机。
-------------

两相比较,就不难看出,儒教对政治与道德之关系的判断,正是本末倒置。

我在网文中多次阐述了这个观点:
专制社会無道德。统治者無须说了;奴才、奴隸也没有道德,只有一种被奴役的精神状态。

不是高尚道德产生出合理社会,而是合理的社会才能夠形成普遍的高尚道德。
而政治愈是专制,就愈是不厌其烦地、带有某种強迫性地向民众灌输高尚道德。


第2个问题:儒教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儒教的道德体系是由其思想体系直接衍生出来的,而且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统治者以极权的皇权強力推行这种道德体系的核心部分之一,強调等级制度的“禮”,致使其具有了法律的效力,成为了所谓“禮法”、“禮教”。
而这种“禮法”、“禮教”又是用来直接维护皇权统治的。
从而与儒教的另一个核心道德概念,“忠”,相辅相成。

除了忠与禮这两个核心概念之外,“孝”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核心概念。
这个概念将孝敬父母这种自然情感提升为道德,并且将它歪曲为“顺从”,从而改造为忠与禮的辅助概念。

《论语·学而》中的一段话直言不讳地揭示了这个奥妙: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此外,还有“仁”、“義”、“廉”、“耻”等这樣一些重要概念。
其中仁与義这两个概念的含義可以说是不明确的。
较为普遍的解释,是把它们作为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方面的道德概念。
如同廉、耻、信。。。
这种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方面的道德概念,如同德国哲学家黑格爾所说:
“我们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谈话〔按即“论语”—译者〕,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里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毫無出色之点的东西。”

黑格爾只是对一个个儒教道德概念做了总体的评价,
而如果把这些道德概念作为一个道德体系来看,就不难看出,它们都只是一些保守性的道德概念。
只是对每个人以至民众整体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约束,而没有对“个人意志”、“自由权利”的肯定。
这些道德的所谓“高尚”,其实只不过是牺牲个人、成全社会而已。
它们已经超出了“常识道德”的范畴,而成为“政治道德”,——专制政治道德。
不言而喻,这种道德体系是直接为专制统治服务的。
因此,对于生活在专制社会中的奴隸来说,这不仅不是高尚,反而正是卑下,正是堕落。

顺便说一下,说到“高尚”,还有比这樣一些道德更“高尚”的吗:
“狠批私字一闪念”,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作螺丝钉”
。。。。。。

最简单地说,儒教道德体系是“子民”道德体系,是同“公民”道德体系对立的。

犹如把帝制时代的社会黑暗、败坏、混乱归咎于民众道德的低下是荒唐的一樣,
把当代社会存在的严重问题归咎于民众道德的低下更是荒唐的。

鼓吹用一种奴性思想体系来反对专制,改良社会,不只是极其荒唐的,更是极其虚伪的。
事实上,鼓吹者的所谓“反专制”,除了小三撒娇式的抱怨官人没给自己过多的重视之外,还做了什么?还能做什么?

现在答案已经明确了:

作为在帝制时代以绝对优势统治了中国思想界、中国人的思想长达2000余年的专制思想体系,
作为直接或间接地为专制统治服务的奴性道德体系,
儒教在当代社会改革中不可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反,它只能被用来抵制普世的、民主的思想,只能支持“不要西式民主、要中式民主”的谬论,只能起到消极的、反动的作用。